近期,随着国家一系列微调政策的加速推出,市场的货币流动性紧张局面已近尾声,而且随着欧洲再次进入降息通道,欧美二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将实施,在国内市场近期相对平静的市场消息面下涌动着各种暗流,在这样异常复杂的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变化下,国内年末岁初的钢价走势将如何运行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而近期稳多跌少的钢价也似乎预示着国内钢价再度下行的空间不大,下面笔者结合目前最新掌握的材料为大家做些简要的分析:
欧债危机肆虐全球,国内政策宽松度加大
随着欧债危机进入“第二季”,意大利的经济形势不稳引发了全球对欧债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载这样的紧迫形势下,各大经济体发出支持经济增长的强烈信号。无论是把激活经济增长作为重要目标的“戛纳行动计划”,还是欧洲央行改弦易辙突然降息,再或是美联储议息会议上暗示可能购买抵押支持债券(MBS)的表态,或是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立场的“软化”,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在主权债务高悬、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可能加入“二次宽松”的阵营。
尽管有3%的通胀高压线,但刚刚走马上任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还是毅然宣布将欧元区基准利率从1.50%下调25个基点至1.25%。面对加速下行的经济风险以及日益严峻的债务形势,欧洲央行的政策立场悄然改变。德拉吉美式的行事作风,很可能让欧洲央行效仿美国救助金融危机的做法,包括改变几十年来欧洲央行不能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主权债券的铁律,再加上高盛的经历让德拉吉深谙金融市场杠杆操作之道,欧洲央行在明年为了刺激经济会采用更加大胆的货币政策。
现在看来,欧洲的意外降息可能再启全球二次宽松的闸门。从美国经济形势和政策走向看,美国低增长态势还将延续,根据预计,美国的GDP增速第四季度可能放缓至1%,明年第一季度进一步减慢至0.5%,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包括QE3、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以及设定名义GDP目标并与利率
挂钩的刺激政策还可能出台。而从日本境况看,为应对日元升值对实体经济的严重拖累,日本央行有理由再度实施量化宽松,并进一步放松货币的可能。
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和货币政策调整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脱钩。近期,为了防止经济大幅放缓,抵御欧债危机对出口的冲击,巴西、印尼等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开启降息通道,未来新兴市场将很有可能与发达国家一起走向全球新一轮的变相刺激和宽松政策。
而反观国内,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温总理四处考察,评估紧缩货币政策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随后,中央正式提出“适度适时进行预调微调”的宏观调控新提法后,市场就开始憧憬国内经济政策有可能松绑,紧缩货币政策将退出前台。但笔者认为“宏观微调”可能不是强调信贷数量的变化,而是更强调通过价格机制来理顺当前信贷紧张的局面。因为货币政策是否转向,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取决于宏观目标。就当前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尽管经济增速可能会放缓,但今明两年中国经济仍可保持9%的增速或更高。而这两年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上会放在8%左右。也就是说,当前或明年经济增长放缓,正是政府调控目标所向。从这个意义看,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大逆转的可能性不大。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调,并非是前期紧缩政策彻底转变,也不是导致银行信贷数量上扩张多少,更多地会从完善国内信贷增长的价格机制入手。比如从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入手,从而通过有效的利率杠杆来改变当前信贷的流向,完善整个银行信贷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既可达到稳定整个物价水平的目标,又能保证银行信贷更有效地运行。
钢价入冬,钢厂被“速冻”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出口
钢材382万吨,环比减少39万吨,降幅为9.3%,同期进口钢材120万吨,环比减少13万吨,降幅为9.8%,进口钢坯5万吨,环比增加2万吨。当月实现粗钢净出口271万吨,环比9月减少29万吨,结合当月粗钢产量5468万吨,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198万吨。 数据同时显示,1-10月我国累计进出口钢材量分别为1316万吨和4099万吨,其中进口量同比下降3.7%,出口则同比增长11.4%。
海关数据同时显示,10月我国铁矿石进口量为4994万吨,环比9月份的6057万吨减少1063万吨;1-10月累计进口55793万吨,同比增长10.9%,累计单价为166.7美元/吨,同比涨幅达31.9%。
前期出现价格暴跌的铁矿石市场,已有了企稳的迹象。在国产矿市场,河北地区铁精粉价格先跌后涨,但一周内均价还是每吨下跌了10元。近期,进口铁矿石较国内矿有了相对的“价格优势”,一些钢厂加大了外矿的用量,挤压了部分国内矿的需求。目前,63.5%品位的印度粉矿报价在每吨138美元左右,一周上涨7美元。
以上数据表明,钢厂集中检修限产的措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方面,对
钢材市场采取限产保价的政策,事实上,钢厂已经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运用相同的市场策略来集体影响钢价的运行走势,这和股市中的基金“抱团取暖”的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一方面,通过短期集中的检修,造成上游原料的被迫减价,降低前期高企的生产成本,前期铁矿石的“被降价”是最好的例证。因为,钢厂大部分情况下只是生产加工企业,其实最关心的只是市场价格稳定,能够赚取加工利润。
1
2